進入12月,本市洋酒市場開始升溫。然而,市面上部分洋酒卻沒有任何中文標識,甚至連售貨員都不清楚產地。日前,市民張女士準備在圣誕節前購買幾瓶洋酒,可逛了幾家煙酒店后,張女士發現,很多號稱“進口”的洋酒連一個中文字都沒有。問起產地,售貨員回答得也不清楚。“全是英文,也不知道什么時候生產的,這酒到底有保障嗎?”
昨天,記者來到河西區隆昌路一家頗具規模的煙酒超市。其中一個柜臺擺滿了洋酒,但都未標注價格。記者隨手拿起一瓶產自法國的梅洛干紅,“這酒是哪產的?多少錢?”記者問道,售貨員表示,并不清楚紅酒的具體產地。記者表示買紅酒是為了送長輩的,所以帶有中文標簽的比較適合。“這酒包裝都是外文的,送禮才好看啊,要是有中文標簽,看著就不值錢了。”售貨員說。
隨后,記者走訪多家街邊煙酒超市,情況也都相仿。河東區津塘路一家煙酒超市的店主則告訴記者,在超市里賣兩三百塊的在這里只要一百塊左右。
據記者了解,按照《食品安全法》的規定,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簽、中文說明書。標簽、說明書應當符合本法及我國其他有關法律、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,載明食品的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、地址、聯系方式。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簽、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簽、說明書不符合本條規的,不得進口。
一位專營洋酒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,一般來說,正規渠道的洋酒外包裝上應有對應的中文說明,消費者購買時,應去正規的商場或是超市,這些地方的洋酒比較有保障。假洋酒標簽上一般沒有中文標識及衛生檢驗檢疫章,且標簽字跡模糊、不規則。如果洋酒的價格與市面上的價格相差較大,那很有可能是“以次充好”的洋酒甚至是假洋酒。